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傳5:2) 

傳道書五章:1 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 2 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 3 事務多就令人做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

智慧的王在講述了人生的種種的難處、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景況後,這位在耶路撒冷作猶太人王的人,終於開始提到神了。他並不是心中沒有神,只是當我們一提到神、人們馬上就陷入談神的八股,所講的都是標準答案,這樣的假裝根本就沒有辦法觸及我們真正的問題。

傳道書已經花了四章、都是在講人的問題,人生無所適從、沒有方向沒有出路;傳道者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講到神就是人出路的方向指引,即使是到了這裡,他也依然沒有提及這一點,只是從人的角度來說,講說人來到敬拜的地方、例如聖殿、應該要怎麼做。

傳道者首先說: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這件事看似很小、卻是顯露了與神相處的核心差別,那就是神是主人,但是在我們的心裡和與人的談話之中,我們似乎永遠都是主角,是以我們的觀點在陳述事情,就連神也是我們講述的內容物。

但是神不是我們可以講述的內容物,許多人去到神的殿中或者是敬拜神、或者是去禱告,他的心裡會有一個所想所求,他想把這個所想所求的說出來,如果他夠幸運、或者是說神夠愛他,那麼神就會幫他成就這個他的所想所求的,往往人就是抱著這個心態來到神的面前。

我們卻不應當如此,要知道連最高的人,我們的領袖、我們的王,都是神的僕人而已;我們是按照神的心意、神的呼召,按時或是按著呼召的時機來到神的面前,要細聽神對我們有什麼指示;而就在前往的路上,我們就當預備我們的心,因此傳道者說:你要謹慎腳步。

傳道者又說: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獻祭難道不是神告訴我們該做的嗎?如果有人來送禮物給我,那我應該是高興的啊;那為什麼傳道者會說有人獻祭給神,卻是在作惡呢?是這樣子的,如果你去獻祭是因為有所求,而且那是所求的並不是合神心意的;那就是為妄求獻祭。

如果我們是因為犯了罪、心裡沒有平安而去獻祭,希望神能夠赦免。那就有點像是去賄賂審判者,希望神能夠免你的罪。要知道罪是只能夠代贖,並且我們在尋求代贖之前,就必須要是先要真心的悔改,我們不能一方面尋求贖罪、一方面又繼續犯罪,像這樣子的周而復始,就連贖罪也都成了沒有意義。

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不是要神給我們服務。當我們到了為我們服務的人面前,我們自可以將我們的要求給清清楚楚地講出來,許多人的禱告就像是這樣,就將我們所需要的給講出來;許多人的禱告又長又快速,他們就是將這些禱告給練得非常熟練了。

這樣的禱告看起來很厲害,但是卻是在基本心態上完全錯誤了;以賽亞書55:9「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我們來到神的面前豈不是該注意聽嗎?還是你以為神是不能或是不會向我們顯明祂的心意?如果我們一直聒噪,那我們又怎麼能聽明白神的心意呢?

我們有一句話叫作言多必失,我們禱告時心裡焦急,言語快速不就是這樣嗎?禱告聽起來是一件很屬靈的事,但我們若是依照我們的私慾來禱告,那神就閉耳不聽、閉眼不看了;那樣我們就成了自說自話的愚眛了,願上帝憐憫幫助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許願不還,不如不許(傳5:5) 

傳道書五章:4 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 5 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6 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做的呢? 7 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神。

傳道者告訴我們在神的面前要警慎、要小心腳步並且要謹言慎行,其實這是一個人在人前或者是王的面前 都應該要有的好品質。我們有的時候說一個小孩子坐沒坐像站沒站像,還是加上一句,怎麼就像一個猴子一樣的坐不住;那這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問題,缺乏長性。

傳道者在這裡又告訴我們:當我們向神許願的時候要小心,因為人缺乏恆久的特性,我們很有可能在許願的時候有一個心態,但是當過去一段時日之後,當我們的願望有可能被實現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就不再像當初原先許願的時候那般懇切。

是的,當我們在困難當中的時候,如果有人可以救我們出困難,那我們願意付上極大的代價,於是就有人向神許願:神啊,你若救我出這個困境,我願意將什麼什麼獻上給你。這些事情說的時候懇切、因為人正在苦難之中,但是當情況好轉,人的條件也改善了,那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呢?

這時候人看到眼前自己所擁有的,他想著:我所擁有的這些是因為情況改善了,例如風調雨順了,或是像我們這麼時代乃是看到經濟情況好轉了,所有的人都雨露均霑的得到了好處,又不是神特別為我施展的,那為什麼只有我要特別奉獻?於是他就猶豫了。

一但猶豫、那麼接下來的還願就打折了或是根本就取消了;你們覺得這樣的許願後又不償還是不是有道理呢?實際上確實可能有一點道理,可能這些氣候的變化和經濟的榮枯的進程本來就是在神的預定之中,無需你的許願也會照著神所預訂的計劃實現的。那麼你的許願又價值何在呢?

恐怕真的是沒有價值,因為神不受人的賄賂,神不會因為人應許要獻上什麼就改變祂自己的計劃,保羅說過:神不用人手的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人。是的,我們所能夠應許獻上的,在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的眼中,根本就算不得是什麼,這些原來都是他自己的。

神雖然不在乎人所獻上之物,但是神在乎人本身;如果人向神應許要獻上些什麼而後自己又食言,那這不是成了欺枉神了嗎?就像是父母並不在乎兒女能給父母些什麼,但是兒女若是存了可以不尊重父母,也不在乎與父母所立的約定,那麼父母肯定是要傷心的。

傳道者甚至用愚眛人來描述這樣的人;古有耶弗他作為士師,他希望能在爭戰中得勝 就向神應許:要將在回家的路上所見到的第一個家人、獻上成為燔祭給神。然而在士師記11章中從頭到尾的記載之中,都沒有提及神是否喜悅這樣的祭;結果在回家的路上出來迎接他的卻是他所喜愛的獨生女兒;耶弗他隨然傷心、還是願意將女兒獻上為祭給神。

這段記載最後沒有提到是否耶弗他真正這樣的獻祭了,或是神有沒有出手阻止這樣的獻祭。但是在我看來,將別人獻為祭(殺害了)在本質上就是一件愚蠢的事,神也不會喜悅這樣的祭。但是話雖如此,耶弗他願意遵守他向神所立的約,能夠捨得自己的最愛的還是值得敬佩,只不過許這樣的誓還是愚眛,神不會因為有沒有這樣的獻祭就影響祂拯救以色列的百姓的。

我們對於神應當要有敬畏,要有正確的認識,如果我們真正認識神、那我們就不會向神起誓,與其說要起誓還不如說是向神表明自己的心願;如果說獻祭的話就不要和神有對價般的交換關係,那種關係只存在於差不多平等的雙方之間;而我們與神的關係並不是平等的,因此就不可以對價交換。

我們的祈求就是表達我們的願望、無需以起誓來還願交易;但是若果我們起了誓,那就當信守承諾;如果起了誓又不還願,那就是欺哄神的,還不如不起誓;這樣就是惹神發怒,也就是對著神犯罪了;願上帝憐憫寬恕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勿造次多夢多言(傳5:6) 

傳道書五章: 5 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6 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做的呢? 7 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神。

前面我們講到人如果許願不還、那還不如不許;我們在這世間行事為人都是在神的手中,不論我們求或是不求,世間的事都會按照神的旨意成就;我們在世間勞碌工作、所求的不過就是全家溫飽,也為自己求些許快樂,這些吃喝享樂也是神所允許的。

但是我們如若為這些事情向神許願,而許了以後又不還願、抑或是許願了以後又想更改所許的願,那就成了許願的人欺哄神了,這樣子不管你所做的是什麼,不管你所求的是什麼,這些事情都是算作是欺哄神的一部分,所得之物也算作是贓物了,這樣就是犯罪。

這就是經文當中所說的,我們的聲音使神發怒,因為那和所許的願不還的聲音是一樣的聲音;而我們所做的一切,本來是神所允許的,那也不一定有好壞之分;那些能夠拿到神面前許願的,估計也不是什麼犯罪之事;但是因為人改了許願,那現在也成了敗壞。

傳道者在這裡又講到兩件事,多夢和多言;這兩件事又和許願又有什麼相關呢?其實這兩件事不就是許願的本質嗎?是的,我們為什麼要許願呢?那不就是因為我們夢想那些事能夠成就嗎?有些夢想比較接近現實,例如想要今年的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但是也有的夢想是比較不切實際的,例如人既不努力,又沒有資本,卻夢想能夠有個富家美女能夠看上自己,能夠靠這樣子一下子飛黃騰達。

我們前面說了許願不還還不如不許,但是有些夢想我們把它們拿到神的面前也都是褻瀆,例如像是前面所舉的例子,在網路上我們叫它們屌絲夢;如果一個人把這種許願拿到神面前去的話,那就是表明自己其實是不想努力了,就想享受各樣的美事。

這些夢人們偶爾作作也還算不得什麼,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也會看到約瑟從一個囚犯變成埃及的宰相,看到大衛從一個放羊的農家子弟成為以色列的王;這些事讓許許多多的基督徒也在教會裡做起夢來,而他們的牧者,非但沒有按照聖經分解正義,告訴他們約瑟其實有多肯幹能幹,大衛自從孩提時代開始就有多勇敢;他們反而有意無意地慫恿弟兄姊妹去做這樣的夢。

有那樣的夢想也就會有那樣的禱告,有的牧者又告訴弟兄姊妹們:你們要懇切的禱告,要用大信心去禱告,只要你們的信心足夠,那就算是叫一棵樹拔起來投到海裡去,那神也讓這樣的禱告成全;結果呢,許多信徒真的按著這樣的想法去禱告;在這裡傳道者叫這樣的禱告叫做多言。

作美夢又多言、人們將這樣的事放在禱告裡面來帶到神的面前,還好神不將這漾的禱告算為人的罪;但是在這裡神也藉著傳道者的手來告訴人們:這其中多有虛幻。這也就告訴人,這些美夢恐怕絕大多數都是不會成全的,我們所該做的就是敬畏神。

那這樣子我們還若是禱告不蒙應允的話,我們還要抱怨:為什麼有的人他就成功了、像是作美夢一樣呢?為什麼我這樣誠心的來到神的面前禱告,但是神啊、你卻不成就我的禱告呢?作美夢和禱告是不算為罪的,但是人若是這樣問責神,那就是和敬虔是背道而馳了。

這樣就回到本章的第一節,我們進入神的殿要謹慎腳步,有人獻祭神卻說那是愚眛的,冒失開口發言妄求是不該的,我們在神的面前言語應該要寡少,事多令人作夢,言多就顯得出愚眛;如果許願了、又實現了,那麼就一定要償還,不可改願或說許錯了,這些就是傳道者告訴我們的。

公義、公平的事(傳5:8) 

傳道書五章:8 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 9 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

在第四章當中,智慧的王就說了世上有些人受欺壓、讓人憐憫,但是卻沒有人能安慰他們;而欺壓他們的人也無人報應他們。在當時、王是說明人生有多少事就是無耐、也是虛空;我們在當時解經的時候就說了這些事並非是白白的發生、事過了無痕跡的,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之上、還有一位總管萬有的,他是公義和聖潔的,他是不會讓不公義的存留到永恆的。

而在這裡,智慧王就要漸漸的告訴我們:為何我們要敬畏神,在許多的人生中的無解之處,最終神才是真正的答案。就以窮人受欺壓這件事來看,當人看到為何公義就這樣的被奪去時,心中或許會感到詫異,那就是因為神在造人的時候、已經將公義的良心放在人的裡面,於是我們看到不公義的事情,心中總是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子。

王說在人民當中有欺壓不公義的事情發生,在他們以上的 應該有居高為的要來鑒查這些事情;在這裡所講的居高為的就是人民的統治者,也就是王或是官員。那在他們的以上還有更高的,就是說官員的以上還有君王,君王的以上還有王的王,當然最終就是萬王之王,也就是神;而最終公義會在神的手上實現。

在這裡智慧王還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你說窮人受欺壓,但是地的好處還是提供給窮人啊!不但是窮人、地的利益也是供應給了所有的人,包括君王;可見人世間的不公還只是小事,神所安排的供應是要高過這些的;所有人、包括君王都是活在神的計劃當中,既然如此,也就是說神是可以管轄這世上的一切的,那這樣,如果神是公義的 那麼最後人的結局就會是公義的。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種信仰,他們在解釋為什麼好人在世上會受苦,而壞人就能夠欺壓好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啊,是那個好人前世所欠的債,或者那個欺負人的在今世種下惡因,那他在來世是要償還的,他們是用輪迴這種事情來解釋天地之間應該有公義。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喜歡跟這些信有輪迴的佛教徒辯論,於是我就問他們:那聽起來這種輪迴好像並不是隨機的,而是裡面有一個智慧是在裡面的嘛,那麼請問是誰在掌管這種輪迴的呢?他們猝不及防的被我一問,就支支吾吾的回答說:啊、是佛在掌管輪迴的。

我就是在等他這樣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們說佛是人修道修成的,可能有的人要修好幾世,不但要今世修道,而且也要前世也修過,這樣才有佛緣是不是?那麼在最起初還沒有佛的時候,那又是誰來掌管輪迴呢?怎麼生命就知道和能夠投胎到下一世,那麼在沒有佛的時候又是誰來掌管輪迴呢?

這樣他們就回答不出來了,我在這個時候就告訴他們說:看起來就算是有輪迴這個機制,但是也是一定要有一位自有永有、永遠長存者來掌管這一切;否則就沒有輪迴、那也就沒有人能修佛成功對不對?而我們基督教所講的神,祂就是那位自有永有的上帝,祂是創造宇宙萬物及其中所有生命的上帝。

當然和佛教徒的對話到這個地方就進行不下去了,我當然也不寄望  說了幾句話就將他們辯倒了,就能叫他們回轉信基督,但是我們最起碼能夠不讓人陷入只有輪迴才能夠有公義公平的迷思當中。我們眼中的不公義其實都是很小的事,神既然是公義的,祂能管轄人也能管轄王,祂也在鑒察這世上的所有人,到最終祂必叫一切的事物都合於公義和受判斷;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傳5:10) 

傳道書五章:10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 11 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 不過眼看而已。 12 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在這兩段文字當中,智者講述了財富其實對我們的生命並沒有真正的好處,並且更有甚者,可以會成爲我們生命的禍患。這樣的說法你會同意嗎?可能有人覺得這只是在自顯清高而已,財富是好東西啊,怎麼會是虛空呢,如果真的是虛空、那為什麼又人人都想要財富呢?

智慧者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原來是如此,這是非常真實的問題,不是財富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千百年來我們看到人真的是如此;當今的世代可以說是歷代之中最富足的世代,但是如今的缺乏感 卻是最強的。

曾經,饑荒、要如何才能吃飽常常困擾著人類;但是如今我們不但能夠頓頓都可以吃飽,而且可以吃到頓頓都好,有菜有肉。但是你聽一聽今人是怎麼說的,他們說:我的手機太舊了,他的鏡頭像素不夠了,或者是說它的顏色已經不流行了!

我們有錢了、並且富足了,但是我們滿足了嗎? 不但我們不覺得滿足,而且我們今天的需求是要比以往的人更大、需求更多,並且有更多的人覺得他們今天的生活是缺乏的,是貧窮的;但是我們比起我們的祖先,在各樣的物質上面確實是擁有更多更好的。

作者在11節突然加了一句「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 不過眼看而已」這可能是真的是在講一個貨主以及他的工人和家人,有更多的人要吃飯的;但是我認為更應該視這句話為一個比喻,貨物所比喻的就是財富或是資財,而這裡所講要吃飯的人,所指的就是我們的慾望。

是的,我們今天是有更多的資財,更多的銀子,但是我們的慾望更多而且更大了。一般的貨主如果要有加倍的貨物要處理,他所增加的工人並不會加倍;但是我們在資財加倍的同時,我們的慾望增加的程度還要遠超過資財增加的程度。

還記得我們剛出社會的時候所拿的工資嗎?從學校出來的我們覺得那是好多錢,那時我們搭著公車,偶爾可以去喝杯咖啡已經很滿足了;但是如今我們已經成爲經理或是管理階層,薪資或是股票都增加了好幾倍(誰剛畢業就有公司分股?)

但是我們如今卻揹上房貸和車貸,我們有生活的更快樂嗎?還是我們的心活得更累了?我們住在豪宅開著豪車,有更多的銀行存款,但是我們是對我們的人生更滿足了嗎?還是那只是刺激我們想要得到更多更多;是的,我們所想要的還要更多,我們感到我們更缺乏了。

不但我們覺得缺乏,我們還活得更累了,我們每天所要操心的事情變得更多、要負的責任更大了;許多的我們 髮際線後移的更多了,吃著好吃的東西卻不能開心喜樂,住在豪華的房子裡、睡在最好最軟的床上,卻常常失眠睡的不好。

這就是作者在12節寫下這句話的原因「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能夠有好好的休息和好的睡眠是主給我們的恩賜;常常是那些用勞力賺生活、心中毫無計算的人是最能得到這樣的恩賜,也願上帝賜福給你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傳5:15) 

傳道書五章:13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 14 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 15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

傳道者說:有一宗大禍患是與財主累積資財是有關的,積攢的資財最後可能是害了自己;那麼這樣講是否就能夠阻擋世人積攢資財呢?恐怕還是不行,讓我們接下去看看智慧者的論證以及我們如今的例子。

中國古人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裡講的就是古時有名的和氏璧的故事。你發現了世界上人人都想要的美玉,那你是發了大財呢?還是給自己招來的禍患?從歷史的實證上看來,還真的是大禍患。人如果自身的實力不夠,那麼就根本留不住 這些世人都想要財富、寶玉、甚至是美女。

我從新聞上看到的,就有大富翁死後,子女彼此買兇相殺,為的是要能夠獨自佔有遺產,那富人所留下的遺產反而成為他子女的催命符,而另一子女也要過上牢獄生活。還有看到最近發生的香港名媛貴婦被前夫一家所殺害的事件,其動機就是要佔有名下共有的一棟豪宅。

我們還以為錢財是萬能的,它可以讓人們過上舒適的日子;但它也同時可以是萬惡的,多少犯罪事件都是圍繞著錢財而產生的,大的不說,許多富人都有被黑道上門勒索或是說要跑路而「借錢」的事件,或者是因為有錢了日子過得好就被人羨慕嫉妒的例子。

智者在這裡自己也舉了幾個例子,我們也不必太詳究到底是怎麼樣的例子,大約就是他在耶路撒冷作王時所看過所聽過的例子,而每一個例子都會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的大意就是說:積攢錢財可能不但會害了自己,還可能害到自己的後代,這當然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那麼這位智者是在告訴我們錢財並不是好東西嗎?那也倒不是,我們的智者也原是耶路撒冷的王,他自己的富有可以說是在當代是無人能敵的;那他又怎麼會說積攢錢財是一個大禍患呢?原來,錢財本身並沒有是非好壞,完全要看我們能不能夠正確的認識,並且駕馭它。

對於錢財,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那就是身外之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開始,出生來到這個世上,雖然有一些傳說某人出生的時候嘴裡含了一塊玉,或者說是我們打比方說:某某人出生的時候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但那些只不過是比喻,沒有人是真正帶著錢財來到世上的。

或許有些人出生生得好,出生在富家的孩子他的一生的命運可能是要比出生在窮家的孩子的命運要來得容易些,但是那也不一定,也有富家孩子生下來就帶著某些疾病、或是隱藏的疾病,但是窮家孩子生下來卻是身體健康的,而身體是要比錢財來說,是更為內在、也就是更重要的。

比起出生的時候的狀況,我們更應該認識我們每一個人,不管一生當中經歷是如何,是否是賺得了天下的大財富,良田千畝、奴僕成群,但是我們最終的時候都免不了一死,而我們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只能赤條條的去,所有的那些錢財都必須留在世上。

記得主耶穌所說的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嗎?我們今天不要看那兩人的差別,我們今天就說財主的本身,他在世上所擁有的無數錢財,他一生所經歷過的所有吃喝和享受,甚至是他所穿的一身紫色的衣服,在他死後對他是一點幫助都沒有,他只能回憶;而死後他所該受的苦還是要受,世上的任何一切都不能幫助他。

如果明白了這些乃是身外之物,還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禍患,那我們就不會一門心思的只想要累積更多的錢財,也更能夠按著正確的態度,並按照神的旨意來活我們的一生。

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份(傳5:18) 

傳道書五章:16 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17 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18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份。 19 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 20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傳道者在這裡舉了兩個互為對比的例子,當然有可能是他所知道的兩個各別的例子,有一個人終生勞碌,但卻是在黑暗中勞碌,可能是他的身體不好,不能出來到戶外,他就長年在室內工作,又有嘔氣等病,如同我們所說的哮喘(這可能就是他不能到戶外的原因)

另外一例卻是人可以在日光之下工作,長年享受陽光,雖然工作仍然是堪稱勞碌,但是他卻可以好好的享受他的勞碌所得的好處,傳道人說這是他在享受他的份。所謂他的「份」,也就是在說這是神視之為適當、而允許他安然享用的。

當然、這有可能是兩個個案例子,但是在如今的我們看起來,這卻看起來像是傳道者在近三千年前就在預言後世的兩種生活型態。如今有許多人、甚至是多數的人,清早就搭車或是坐地鐵到工作所在地的建築物內去上班,要到太陽下山或是深夜才回家。

這等人所過的就是不見天日的日子,他們可能要奮鬥多年、才能混到一個靠窗邊的工位,得以每天嚐到一些被玻璃過濾過的陽光;而我們這個世代竟然並沒有覺得這樣子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那些在戶外要日曬雨淋的工作是沒有辦法的人才會去做的。

這我也同意,在城市裡的戶外工作也是不太健康的,但是我認為在鄉村的戶外工作乃是健康又幸福的。我個人喜歡戶外運動,所住的地方又可以說是中國人所說的城鄉結合處,家裡的院子也大;我喜歡在戶外享受陽光的日子;

要不是身體不太行,我覺得在戶外被風吹雨淋的時光也很不錯;而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太行,竟然是跟長年在室內的工作居住有關。總要知要現在的人懂得戶外的樂趣是比較難的,我以前所養的一隻狗就算是在戶外只有攝氏五、六度還下著冷雨,也要在院子裡到處玩耍自得其樂(其後也不生病)、而不願意貓在較溫暖的車庫裡,我想它就是懂得這其中的樂趣。

另外人要能夠享受他所有的各樣好處、有兩個條件;第一是他得要擁有一些可享用的物質條件、例如說是牛羊菜蔬,或者是現代就簡單的說要有錢;而第二個條件就是說他得有一個好的身體;在醫院花錢吸氧氣掛點滴可不算是什麼享受,那就是花錢續命、希望有一天能夠出去而真正的享受生活。

傳道者說:人在神所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所得來的好處,這樣是為美為善的,因為這是他的份。是的,我們都希望在我們一生的日子裡,不需要靠醫院來續命,都能夠享受我們所得的,即使這些所有的 是要在日光下勞碌才能得來;這樣的勞碌也強健了我們的體魄。

傳道者說那樣是享受我們的份,是的,我們的日子是神所賜的,我們能夠在這些日子裡面遊戲玩耍,我們也可以在日光之下勞碌。如果我們玩耍、神也有讓萬物養活我們,自然界有的產物我們也可以吃用;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勞碌,那我們就可以得著更多、也可以享受的更多,而這也是神准許的,所以傳道者就說那是我們的份。

然後我們也要知道人可以自己勞碌,但是如果沒有地的產出和日光的照耀,那麼就算我們勞碌也會一無所有的,所以這些雖然稱之為我們的份,但也是神所賜下的恩典。另外還有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我們吃喝食物居然還能嚐出它們有各種味道、因而可以得著喜樂,這也是神賜給我們的恩典。

神讓人有能力品嚐,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得以喜樂;另外神也有讓我們有所不能的,我們不能預知要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使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地上有限的日子還剩下多少,這個也是神對我們的恩典,讓我們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這也是神讓我們能夠有喜樂,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資財反成負擔(傳6:1) 

傳道書六章: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 2 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3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 4 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5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在這裡傳道者舉了一個奇怪,也很是極端的例子,來說明生命的價值究竟是何在。我們一般人會說生命的意義是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那也就是要生出後代;但是傳道者在這裡說:就算是他生了一百個兒子,自己也活的長命,那也可能活著並沒有意義,還不如一個不到期就落了的胎。

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生命的存在是有期間的,因為生命活著、最後都要到同一個地方去,是的,那就是要歸於死亡。人要死亡,人的兒子們也要死亡,你即使生了多少的兒子,他們也同樣的要歸於死亡,那麼人創造了繼起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傳道者說:人的生命在活著的這段時間,要能夠享福樂;人能夠享樂、人的兒子們也可以享樂,那麼這些生命也都能活出他們的意義了。所以說,傳道者並不是說生命的延續是沒有意義的;他是在說:我們既然有了生命,那也要享樂,這樣生命才有意義。

當然,我想並沒有人在一生的時間中都沒有享樂的,這是傳道者的一個誇張的說法;但是我們要知道,人在世上是有享樂的、可是有也有所勞碌的;而往往人之可以好好的享福,那也是因為有勞碌所結出來的果實;這兩者之間是該有一個平衡的;但是世間上真是有等人,他努力的勞碌卻又不捨得或是不懂得享受,那麼這就是禍患了。

傳道者舉了一個神賜他豐富的資財、他什麼都不缺的人,但是他卻不能吃用,注意這裡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的,他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資財而不能快樂,在他的身後卻要留給他人享用。如果說這些資財是留給自己的子嗣,那還有些安慰,那麼如果是留給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呢?那又情何以堪呢?

所羅門王可能知道的例子就是他父親大衛王年輕的時候所遇上的富人拿八,拿八自大看不起大衛,結果大衛率領了他的部下有四百人去找拿八算帳,還好拿八的妻子亞比該趕在衝突發生之前去請求大衛的原諒,而大衛也真的就退兵了,照說拿八應該是沒事了,但是耶和華卻使他驚嚇過度,在當時並沒有死,只是使他的身體僵硬,在十天之後就才死了。

大衛是神所喜悅的人,拿八的妻亞比該也願意委身於大衛。拿八所累積的許多財富、他並不能享用,耶和華使他不能享用,這些財富以及他的妻子亞比該,最後都歸大衛所有,而大衛對於拿八來說就是一個外人,這真是如同此處所說的那人一樣,虛空啊、禍患啊。

除了拿八這個記載在聖經裡的例子,我們在世上也能觀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更有人如同著了心魔,他們努力的賺錢,從來捨不得享受;生了數個兒女,也教育他們和他一樣的節儉;等到近百年之時要分配家產,也將家產分給那個看起來最能勤儉、保住自己家業的兒子。

同樣是自己的兒女,那些看起來比較懂得享受的,就不分太多的家業給他們,怕他們會將自己累積起來的家業敗光;其實會享受生活又怎麼了?照我們來說他們只不過是會享受生活罷了,離敗家還遠著呢,但是在守財奴眼中那一點點不節儉,就是大錯;看起來守財奴不但愛財富要超過愛他自己本身,也愛他的財富超過愛他們的兒女。

這真是禍患了,是重重的壓在人的身上;吃喝享受自己勞碌所得的,那是神給人的份,但是如果是有了資財而不能夠享用的話,那麼那些資財對於那人來講就不再是可用的資源,而是壓在他身上的負擔,希望我們都能明白這一點,眼睛所見的和所設想的不一定就是相符真實的,願神憐憫幫助我們。

智慧有多少長處(傳6:8) 

傳道書六章:7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8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 9 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第七節這裡傳道者、智慧王說了一句看穿人性的實話: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其實這話可以拆做兩半,前半段說人的勞碌都會是為口腹,這我們雖知道但卻不完全承認,我們也會說出一些比較高大上的理由,例如我們的努力是為了要有更好的追求,例如要追求美、善和愛;然而真實最底層的原因,我們實在為口腹而勞碌的。

口腹之慾是基本而且又強烈的慾望,它們可是一天幾次的提醒和催促我們為它們服務、並且這種催促是不能夠忽略的,你越是忽略它、它的催促就更為強烈。也唯有滿足了它們的需求以後,我們作為人,才能有其他更高更遠的追求。

第七節裡傳道者之話的下半段說:人心裡卻不知足。是的,口腹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必須要滿足的;那麼在這必須要滿足的需求解決了之後,我們就可以為其它更美、更好的事而活了嗎?卻不是如此!白飯和饅頭是可以解決我們的口腹需求,但卻是不能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我們不但要吃喝,而且要吃喝更好的。

這種需求和慾望是如此的強大、也佔據了主要的地位,甚至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吃喝的文化都佔了主要的地位的。我們已經用了許多的聰明智慧和精力來服務我們自己的口腹之慾,但是我們滿足嗎?我們還是不滿足,如今即使是有多個吃喝文化的產品可以來服務我們的口腹,但是我們也還並不滿足,我們還是喜聞樂見新的吃喝文化,迫不急待的去嚐嚐鮮。

我們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項事實讓智慧的王者都不得不感嘆道: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照說對於智慧的長處、我們的傳道者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但是他卻不得不發出這句感嘆:到底智慧有沒有得到它 應有的認可呢?

很顯然的,智慧在人間是難得的,智慧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在人與人的競爭當中使人脫穎而出;這些我們都不陌生,比如說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孫子兵法,以及其它不同的兵法,就是智慧能夠使人勝出、使軍隊勝出、甚至是使國家勝出的關鍵。

但是智慧有得到它應有的報償嗎?往往是沒有的,傳道者在這裡舉例說明:一個窮人知道該如何行、對他自己又有多大的好處呢?君王們說是昭賢納仕,其實就是用一點小小的報酬和尊重就可以讓天下的聰明人擠破頭 前來報效,而最後收益大的豈不是那些君王嗎?

在這個世界上不就是如此嗎?智慧說是無價的,但是往往就是可以用有形有體之物質來驅使,用一點小小的獎賞甚至可以讓幾個聰明人彼此爭鬥、來競相爭取效力的機會,所謂的「一桃殺三仕」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而且這個是在歷史上有真正的例子的。

當然我們所說的那些可以容易被驅使的是聰明,而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不會被小小的一點獎賞就驅使而迷失了方向;真正的智慧是值得更多更多的尊重,如同法老王要聘請約瑟為他的宰相,來帶領埃及走過困難、反而趁機而上那樣;然而穩坐在寶座上的卻仍然是法老的家族不是嗎?以色列人在約瑟之後幾代也就成為埃及人的奴隸了。

在這裡看似牢騷的話語,卻也都是非常真實的實話,那傳道者為什麼要在這裡講述這些事情呢?他其實是要講述說人是非常有限的,就算是人有了智慧、甚至是有了極大的智慧之後也仍然是有限的,接下來我們會為各位做更多的說明,願神幫助我們。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傳6:12) 

傳道書六章: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我們前面講到智慧,傳道者質疑智慧人比愚昧人到底好在哪裡、又好了多少呢?我們討論的結果就是:智慧是對人有幫助的,但是看起來好像是有限的,傳道者特別舉例出、智慧的窮人就算是知道該如何作,但是在這個富人掌權的世界中,又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傳道者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我們的限制之上,人之有別於獸之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就是我們有聰明智慧,我們的身體在許多的方面還比不上獸類,使我們脫穎而出的力量就是我們的聰明智慧;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智慧對於我們的幫助究竟有無限制?我們倚靠智慧究竟能夠使我們走多遠呢?

許多時候我們看問題找答案可以從歷史中來尋找,要問人的智慧對人的幫助究竟有無上限,很幸運的是:在我們之前已經有許多代的人了,他們之中也有許多人是有智慧的,那他們的智慧能夠幫助他們到達何種的高度呢?傳道者就在這裡用這等方式告訴我們。

他說人不能與比他力大的相爭,在這裡傳道者並沒有說出誰是那個比人要力大的,可以是智慧的窮人無法與富有又掌權的人來相爭,也可以是指著其它要比人要力大的。傳道者沒有明白的指出神就是那比人力大的,但是慢慢的他就把讀者們帶到那個方向上。

我們的智慧或是我們的能力對我們的幫助是有限的,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並沒有什麼用處;我們的智慧和知識加增了我們,是的,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研究都增加了、也知道的更多了,但是傳道者用一句話總結了我們的進益,他說「加增虛浮的事」多了,這個又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呢?

我們花了許多智慧和精力在文學上,在追求美和善,在許許多多其它的事上面,我不是說這些事有什麼不好,它們是好的,就像美麗的花朵是好的;但是若是我們自己有生存的問題時,比如說在飢荒時人都快要餓死了,有一大堆花還不如有幾顆土豆呢、不是嗎?

然而我們真的是有生存的問題嗎?長久以來我們已經不覺得我們有生存問題了,我們自小生下來就能夠生存,長大了之還能夠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努力,並且能夠欣賞這世間的美。但是然後呢?我們會慢慢的老去,最後如果能躲起來就躲起來死去;人人都是這樣的、我們就接受了。

但是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所接受的就是如此,傳道者說「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把人的日子說的那麼無足輕重,我們中國人有句詞形容說我們所過的日子好比是如白駒過隙,這都是在說我們的生命其實是短暫又輕飄飄的。我們自己不覺得我們的一生又短且輕,再怎麼說也有幾十年啊;然而是不是輕、是不是短,那要看是跟什麼樣的生命來比較。

如果我們和螻蟻來比較,那我們的生命也不算是短了;但是如果我們是和蒼天大樹相比,那我們還是算短的了,那還有比大樹更長更久的嗎?當然有。傳道者到此都沒有將「神」這個字詞給說出來,但是我們這些讀者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神。

那比我們力大,我們不能與之相爭的可以是神,那位看我們的生命又輕又短如同閃過的影兒的、當然也可以是神。在我們不能正確認識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我們生命的範圍之外又有些什麼的(比如 我們身後會有什麼事呢?)是誰能指教我們呢,傳道者並沒有明白的給出答案來,但是我們都知道,那答案就是神。

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傳7:1) 

傳道書七章:1 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2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3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4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那麼我們就應該要想想看、要怎麼來過我們這個在地上有限的日子;雖然說人人都必定會死,那我們也不能說 有了這個最終的結局,那我們就任意粗暴的過我們的日子,畢竟這個死期未到以前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所僅有的。

到了這裡,智慧的傳道者便開始以好似雖機性的,開始探討各樣人生哲理,雖然我們可能看不太出來 所舉之事彼此間的關聯性,但是我們可以想成是按著作者所認為的重要性來排列的。那麼作者首先所提出來討論的會是什麼呢?是盡可能地活長久一點?或是多累積一些財富?都不是的。

智者所提出的第一項考量就是我們的名譽;我們在東方也有類似的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我們的說法當中 所用的字詞看起來都是可見的物質,是臉和樹皮;但是其實這裡面所說的就是面子、就是名譽。智者告訴我們這一生當中所該注意的、首先也就是人的名譽。

為什麼說人死的日子要勝過人生的日子?人生下來的那一天是值得敬祝的,那是父母親朋歡欣快樂的日子、是值得慶祝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卻慶祝的太早了,我們只看到生出來的孩子手腳俱全,有眼睛有鼻子,就歡喜快樂;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個孩子在將來會用他的手腳做出什麼事來?

世上的那些江洋大盜、或是那些殘忍又殺害許多人的軍頭惡龍,他們的事蹟馨竹難書、要一直到他們蓋棺論定的那一天才能畫上完結。人或許可以威懾別人不讓別人批評他,但是他在地上的日子總是要過去的,後世的人終要給他公正客觀的評價,這就是他的名聲。

同樣是人、有的人一生當中致力於醫病救人、或者是能夠助人為樂,雖然好人也是會死的,雖然好人和壞人同樣都是由小嬰孩長成的;他們在生下來的那一天可能並沒有什麼分別,但是在他們死的那一天卻是大大的不同,有的人受人懷念,而有的人卻讓人咬牙切齒,恨他怎麼不早一點死,這也是他們的名聲。

就是因為人的死是在世上的結局,而喪禮也可以說是認識他的大家伙 對於這個人的一個總結。一般人很少會願意去參加他人的葬禮的,反而是對於婚禮或是滿月酒之類的慶祝喜宴比較有興趣,不但可以和大家夥一同在一起快樂吃喝,也可以去看看那一對新人長得漂不漂亮、帥不帥、或是那個孩子長得有多可愛。

所以智者說:我寧願去遭喪之家也強過去宴樂之家。他說這句話並不是標新立異,也不是因爲去宴樂之家要給份子錢(去弔唁喪家也要給奠儀不是嗎?)要知道去到宴樂之家與人同樂、吃吃喝喝其實也是不錯的,至少那是與許多人一齊度過一個快樂的時光。

而去喪家卻很少有大吃大喝的,通常也沒有什麼歡喜快樂;去到喪家時往往會分享大家對於逝者的思念,常常會有他的老友分享逝者讓人回憶的往事,而這些事有許多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我們平常也太少關心我們周遭的親人和朋友了。

在對逝者的追思當中,我們也可以從他周圍朋友的敘述當中,學習到他面對人生的態度、他的努力奮鬥的過程、他的成敗與得失,他對於家庭的參與和關心。總之這樣一個曾經在這個世代中努力活過的人;就算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一生當中也必然有些事情或者是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或者是值得我們借鑑與警醒的(也許是不要犯同樣的錯)

歡樂是很令人舒服的,但是憂愁更容易讓人警醒和思考。這就是為何智者能夠跨越簡單的歡樂與憂傷的選擇,而能夠學習和豐富自己的人生,寧願進入遭喪之家,也不願意無將時光花費在無意義的歡樂與應酬上面;也願上帝帶領我們的一生。

智慧的能力與侷限(傳7:5) 

傳道書七章:5 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 6 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 7 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傳道者繼續講說我們應當如何在這有限的生命裡面、活出有價值人生的要訣;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我們的人生雖然是有限的,但是也可以過得好或者是過的壞,我們可以活出價值來或者是碌碌無為、更有甚者是可能會禍害人間。

傳道者深知智慧的價值,無謂的快樂雖然可以讓我們有一時的快活,例如去參加宴席吃吃喝喝、那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但是遠不如去聆聽他人的人生經驗,從別人處花了代價所得來的人生經驗當中、去找出適合自己走的人生路來。

在這裡傳道者又再進一步的講說:我們寧願去聽智慧者的責備,也不要去聽愚眛人他們所唱的歌。責備恐怕聽在人的耳中是不太容易聽下去吧!聽人歌唱,特別是聽好聽的歌聲總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歌要唱的好聽,首先要靠的是天賦,是老天所賜下的這副嗓子,再來就是靠技巧與練習。

歌唱的好聽需不需要用到智慧呢?是需要的、但是需要的並不多;如今許多明星靠著製片人與音樂老師的安排,一樣可以唱出動聽的歌曲,讓許許多多人都可以放鬆的享受。聽他們的歌是很愉快的,但是聽完了之後,除了一副放鬆的心情,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我們還是一樣要繼續走我們的人生路。

但是聽人的責備,特別是智慧者的責備乃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所謂的責備就是指出我們的不對之處,也就是要求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更完美的意思;我們聽了責備,至少可以明白我們是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而智慧者的責備更是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關鍵錯誤點。

我們這個老一輩世代的全壘打王是王貞治,他在參加日本職棒後的打擊表現並不佳,有一班的教練就告訴他你在打擊的方面表現不夠好;但是他遇見了打擊教練荒川博,荒川博沒有叫他去苦練打擊,反而是指出他打擊時所站的姿勢可能不對,力量使不出來,就建議他改採稻草人式的打擊法,這個提點後來就改變了王貞治的一生,使他成為世界的全壘打王。

我們的一生之中會遇到不同種類的人,有的人願意於我們一同嘻笑、分享快樂;我們和這種人容易成為朋友、成為閨蜜;但是我們這樣的朋友可能在許許多多的方面會護著我們,在有人反對我們的時候會無條件的挺我們、無論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對是錯;這樣的相挺對我們來說是真的悅耳,但是那是是真的好嗎?

所以傳道者又說: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在燒柴火或是特別是荊棘時會聽到火爆聲,這個聲音讓我們知道火是燒得很旺,讓我們知道自己有火,但是在事情過後又給我們留下什麼呢?除了燒烤的記憶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傳道者說那也是虛空。

傳道者是喜愛智慧的,他說了許許多多關於智慧的好話,但是他也指出智慧的侷限性;在第七、八兩章當中,傳道者就陸續的指出智慧的長處和不足之處。首先他就說了:智慧並不是絕對的,它是會受到某些事情的影響的,在這裡他就提到貪心對智慧的影響。

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這裡的勒索就是指:想用不義的方法去索要他人得好處;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這裡的賄絡是指收取賄賂,如果智慧人動了這樣的貪心,那麼他的智慧也將敗壞,在聖經裡有先知巴蘭的例子,他本來有從神來的智慧,但是因為他動了貪心,結局就成了悲慘的。

還有些牧者,他們習經多年,從神那裡求智慧;神也給他們機會和責任;但是如果他們動了貪心,或是向弟兄姊妹們索要好處,或是受了人的好處就為不義者開脫(例如賣贖罪卷這等事)那麼他們就因小失大,贏得了小的好處卻失去在神面前的獎賞,願神憐憫幫助我們。

智慧和察看神的作為(傳7:11) 

傳道書七章:11 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12 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唯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 13 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 

到了這裡、智慧王終於直接誇講智慧的好處,他說智慧和產業一樣的好,並且說智慧是能夠護庇人的;這些都是很好的、是人所需要的,當然在本篇當中所講的並不是智慧好處的全部,智慧王在第七章剩下的篇幅當中,都在講述智慧的好處。

那麼智慧是否就和產業一樣好呢?其實我是覺得智慧逺遠要比產業要更好,因為產業是有限的、並且是越用越少;但是智慧卻是綿延不絕的,反而是越使用越幹練越老道。但是在第五章當中我們也講到: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又有什麼長處呢?所以我們在這裡還是要來探討一下兩者的差別。

其實我們在前章當中就說過,那種情況是比較特殊的,那個窮人所擁有的智慧大概也是有限的,這可能就是他的話沒有人願意聽的原因。其實智慧和資財並不是總是相對的,並不一定就是要針尖對麥芒;在某些時候智慧和產業也可以合作的,但是若是總是綑綁在一起,那恐怕就是有勾結的嫌疑。

智者告訴我們,智慧對於人是有好處的,他說「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這個得見天日的人所指的就是絕大多數的活人,因為人人都生活在日光之下,但是死人並不如此,因此智慧對於絕大多數的人是有益的;智者說: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

銀錢可以護庇人嗎?在許多情況下確是如此,是的,我們有一句話說「破財消災」有的時候錢財是可以替人擋災的;比如說有錢人可以住在好的地方、也開好的車,這在車禍的時候是較為能夠保命的,同時好的住房也往往有著優質的建築品質,這在地震、淹水、火災時都能夠提供較佳的保護。

然而錢財給人的保護並不能夠保我們周全,有錢可以僱請保鑣,但是保鑣也不能對雇主保護周全,並且之所以需要有保鑣也就是說明了:他們因為有錢也同時給他們帶來危險。而智慧對人所提供的保護乃是要更加的有效和周全。

智慧讓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會選擇安全的生活環境、並且維持低調。要知道有的安全並不需要許多的金錢才能買到,也就是說並不貴。並且智慧讓人不炫富也不積財過度,這就把那些盜賊的磁石給消磁了。你有資財會引得人來搶奪,但是沒有什麼人會想要搶奪你的智慧。

當然,智慧給人的保護也並非是全備而密不透風的,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嘛,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的,你說沒有人會搶奪你的智慧,那也會有領導會妒賢忌才的、害怕你超過他;也有君王害怕人有驚世之才的,如果人不能為我所用的話,那麼就乾脆就殺掉、免得為他國所用,反而對我有害。

所以智慧對人的益處也是有限的,並且凡事有利也可能有害,就好像刀子的鋒利是對刀主人使用刀子提供了各種方便,但是萬一失手,那麼對於自己的傷害也是很大的;人的智慧就像人一樣也不是完全的,如果智慧越是完全,那麼也是越加有利而越少有害。

這就是智者在論智慧對人的護庇、對人的利益的後面,要加上勸人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為人的智慧不能和神的智慧相比,神所要作的事、人都不能阻止;如果我們能夠觀察神的作為,就能趨吉避凶,站在符合神作為的那一方面,這樣子的選擇便是更高的智慧,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傳7:8) 

傳道書七章:8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9 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 10 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我們繼續講傳道書中關於生命中的智慧話語,傳道者說: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這需要講解嗎?但是事實上許多人在考慮事情時常常根本忘記這樣的考慮。許多人在考慮事情時只看眼前,只按照當時的感覺,但是智者說: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我們為了要追求一個好的結局,我們常常要恆心忍耐、勝過我們裡面的驕傲居心。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我也曾是一個馬拉松跑者,在過去我曾經完成二、三十場馬拉松比賽,為訓練馬拉松我所進行過的訓練更是數不勝數。在我們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從一開始就被告知: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步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人家怎麼挑釁,絕對不要破壞自己的步速。

我當年在平路完成一場馬拉松大約要四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山地馬拉松要更久像是六個小時。而在這期間,如果因為有人好像要挑釁、想要爭快,兩個人跑快一點,也不用太久,大概只要兩個人競爭個三分鐘,那麼後面的比賽就一定會爆掉,就是不能跑完,要停下來用走的,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完賽。

跑馬拉松如此,作生意也是如此,有的生意人喜歡追求一個熱熱鬧鬧的開場,花了不少錢來舉辦一個熱熱鬧鬧的開業式,張燈結綵又邀請嘉賓,或者是免費試吃、或者要半價優待;開業幾天就花去大把的資金,甚至是用借錢的都要做;但是有些業者卻不是這樣,他們運用資金保守,花錢要花在刀刃上。

在承平的時候還看不太出來這分別,但是比如說在疫情這幾年,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生意,在景氣不是那麼好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他們原本為了好彩頭、圖個熱鬧,就花去了許多資本;這些資金原來是可以留下來應對困難時期的,但卻為了營造一些表面的現象就先花掉了。

有許多少年人覺得中老年人太保守、不知進取,那是因為少年人他們所經過的日子少。近幾十年來經濟一片大好,買房買地房價上漲,作生意只要不要作得太差、也往往是順順當當的,有很好的發展;就連投資炒股,只要選著穩當的投資標的,整個大盤也是長期上漲的。

但是年紀稍長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經歷過經濟不景氣,他們經歷過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他們知道這個世界、經濟會有波動來襲的,只是遲早的問題。很多年輕人在作生意的時候喜歡盡量快速擴張,買房的時候喜歡多借錢買更貴更好的,因為高價的房產增值更多。

但是經過這兩年,你不必要年紀夠大夠老,你可能都已經知道擴張的速度過快、借錢 上更多的槓桿 在這兩年可能並非明智之舉;而冒進和急躁、想要快速的賺更多的錢,絕非是件好事;穩紮穩打的作事和作生意,就算是碰上經濟不景氣,也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

第10節的那句問話「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問這樣話的人就是太年輕了,要知道這世上沒有什麼是能夠保證不變的,如今的日子比不過先前的,這不可以嗎?當然是可以的,本來也就是很可能的,大環境本來就不受人的控制,如果有智慧的,在做預判之前,本來就應該要預留環境變壞的可能。

遇事急躁和惱怒更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如果只是因為外在的環境和別的人的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就急躁和惱怒,那只能說明自己沒有那個成熟的生命和厚實的準備來迎接那些不如意的景況。所以,智慧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要知道所有的時機和大環境,都是有可能會發生變化的;而急躁和惱怒,那就是無能面對這種外部變遷的表現,願上帝幫助帶領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傳7:14) 

傳道書七章: 13 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 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15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在上一篇當中,我們說智慧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他甚至能保全智慧者的生命,而且要比銀錢能夠保障人的程度要更高;但是作者又將筆鋒一轉,就提到了人應當要察看神的作為,甚至是智者之所以稱之有智慧,就是他能夠察看神的作為,在其中順勢而為。

但是就算是最有智慧的智者,是否就能夠全然了解神的心意、窺探出神所計劃要行的嗎?這恐怕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所看見神的作為、並不表示神就一定照著現在的樣子 這樣的繼續下去;我們以直線測度神往後的作為,但是有可能神就將下面的發展定成為彎曲的。

有些事是長久的、然而就算是長久但是也不表示是一定不變的;反而更多的是我們說是世事是多變化的,人在世間的處境可以說是沒有不變的;所以智者告訴我們: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所以人們會有有這兩種日子,並說神乃是使這兩種情境並列。

如果我們的日子亨通,我們自然會喜樂、也有人會驕傲、但是若是亨通久了,會不會有些人就視為理所當然的了而麻痺了、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呢?另外若是我們遭遇了患難,有的人會抱怨、有的人會抱著頭不願意接受,那其中又有多少人會思想呢?

其實我們真的應當思想,想想看我們為何會遭遇這樣的患難,有的患難我們是無法避免、有的我們會說那是因為我們得罪了神、但也有些患難是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招致的。對於這樣的患難我們是可以在日後避免,免得在日後重蹈覆轍;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是如何得罪了神,那我們也可以悔改求神的原諒。

總之、我們應當常常的思考;思考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看清我們自己,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應對未來;但是不管我們如何的思考,我們也還是不能夠真正的明白神的作為,因為神的心意是深不可測的,並且根據智者所言,是神也不願人能夠明白太多。

是的,神曾經向人啟示祂的心意,他將啟示賜給先知和君王,也有話語賜下來在人間。我們大約的明白神是要我們為義,並且神也會按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然則是不是好人或者是義人在世的日子就是亨通呢?而惡人就遭遇患難呢?我們看世間就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不符合的例子。

我們不敢說我們自己知道要如何才能夠行出義來,但是作惡的我們確實是看得出來的。如果說我們做惡了,很快的我們就遭報應而得到患難,例如遭到飛來橫禍,比如說天上就掉下來一個雷把惡人打死了,那我們就確實知道這個世間是神掌權,並且神在緊緊的看顧著這個因果的關係。

如果真的是這樣子,那麼就沒有人敢行惡了,然而這個世間並不是如此的,就像是這裡所說的:有的惡人他常常行惡但是卻得享長壽,並且在他一生之中、他可以享用他因行惡而得來的資財,過著歡喜快樂的日子,並沒有遭到報應。

但是反觀,有些義人、或者至少說是好人,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因為敬畏神就沒有行惡,只是我們看見他的一生之中卻是常遭患難,甚至被惡人所害,例如我們看到聖經當中所記載的該隱殺了亞伯,那為什麼義人卻不能得享平安、卻反而遭害甚至滅亡呢?

難道神所啟示給我們的義並不一定有好報嗎?那神所說的神要祝福義人懲戒惡人也只是說說而已嗎?並不是如此的。其實智者已經告訴了我們原因了,那就是:人是查不出來身後有什麼事的。如果因果報應如同鐘錶裡面的齒輪,這裡動一下、那裡也就動一下,那是一種剛性的因果關係。

但是神所主持的公義並非是如此的剛性和立即的,有的報應在這一世就會來,但也有的報應在今世是看不到的,這是神對於因果和報應是有祂自己的彈性的,可以說就是 不是不報,時機未到;這個時機其實是包括了來世神對我們的審判的。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傳7:16) 

傳道書七章: 15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16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17 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這句「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是不是有些讓人無語啊?但是我們又確確實實地在世間看到一些像是這樣的例子,有的好人真的是不長命啊,我們也在某些追悼文中看到如此的句子「這樣好的人,這個世間不配擁有!」好像也就是在回響這樣的事情。

所以智者就歸納出了兩句勸勉的話:叫人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自逞智慧,並說這樣的事和人是自取敗亡的;並且也要人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並說這樣的人可能會不到期而死。我們可以理解智慧的傳道人要人不要行惡、不要愚昧。因為頑固的惡人,不要說老天想要早一點把他給收了,就連我們都想詛咒他不要活得太長、不是嗎?

但是叫人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自逞智慧就比較難以理解了,並且還是自取敗亡,那又是為什麼呢?當然、不要自逞聰明這句話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都不喜歡賣弄聰明的人,並且如果有人太過於聰明,那麼他周圍的人可能都會提防他。

王者都不喜歡有後起的人會威脅到自己的王位,這其中就包括特別有智慧的人。這就導致許多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表現出自己是追求退隱的、寄情於山水,對世間的金錢和權力毫無慾望;一方面可能真是如此,腦子裡的活動都那麼精采了,只要生活足夠了,何必再去追求世上那些糟七烏巴的事情呢?大自然的和諧也是可以為我們忙碌的腦子帶來我們所需要的和平和與安寧啊。

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出於智慧的考量了,退隱山林可以打消一些人對他們的顧慮,他們的智慧讓他們明白這是很好的自保之道,自古以來那些急著為王者供獻智慧的人,又有多少有好的下場?如果他們都不能、那我為什麼還要去淌這樣的渾水呢?

而行義過分那就有收買美名的嫌疑了,在戰國時代的四公子,不論是齊國的孟嘗君或是趙國的平原君,他們都是明顯的有收買美名的事蹟,其實在當時他們的國君也並不是不明白這一點,只是礙於他們的名聲,他們的國君也是需要仰賴他們的,但是不能不說他們也是對此是有所忌憚的。

以色列當中也有大衛的兒子押沙龍,他也曾經在王宮前面的那條路上聽取百姓們的訴求,並且為他們作出裁判、或是指揮官員就解決他們的問題,儼然就當他自己已然是王那樣;這樣的野心外漏也引起了大衛臣子們的警覺,並向王作出警告。

那麼沒有政治野心的行義呢?比如說是賙濟窮人、幫助孤寡,但是如果是故意行善、甚至是高調的行善,那麼還是有收買美名之嫌;在台灣有慈濟的人員、他們行善是為了積功德;有人就批評他們急急忙忙的到了遭難之家,其實心裡是歡喜的,因為他們可以花一點錢就為自己買到功德。

更有佛教徒說佛祖可以割肉喂鷹,說這是善的更高表現,要高過耶穌的善。但是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撒但可以找來一堆鷹、關起來餓上它們幾天再送到佛祖那裡去,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佛祖還會剩下些什麼呢?所以即使是行善也不能是刻意為之、過度為之。

最後傳道者說: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意指人應該行義、但不要過分了;行惡是可以的(這個需要再解釋),但是不可以行惡太過,傳道者說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這是因為太過於行義的人、就會想要依靠自己,明白自己也行了惡的人才能夠悔改依靠神,原來在舊約時代的傳道者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

智慧讓我們容易合於義(傳7:19) 

傳道書七章:18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19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 20 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21 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 22 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在前一篇當中我們講到人應該要行義,但是也不要行義過分;在另一方面我們就算是行惡,也不要過分行惡;傳道者還說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在當時我們並沒有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只要不是過分行惡、只有少少的行惡也可以出敬畏神的人,其實我們需要看第20節才可以知道為何傳道者是這樣說的。

20 節就直接寫出: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有可能要求人完全不行惡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行惡的多少、以及行的惡的大小,也就是不要過分行惡就好。因為神明白我們的軟弱,就算是我們實在是行了惡,但是若是我們是敬畏神的,那神還是可以不計較我們的惡。

智慧有用嗎?還是敬畏神更管用?傳道人首先告訴我們智慧是有用的,他說: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我們都以為掌管多人的長官是有能力的;是的,他們是有一些能力的,他們可以懲奸除惡,可以決定徵多少稅,可以造橋鋪路,但是傳道者說智慧人因著智慧可以比十個長官更有能力。

是的,我相信智慧就是人可以擁有大能力的,但是智慧是否對於人站在神的面前也是有幫助的嗎?對於這一點,智者給出了解答,也是他以教訓的形式來教訓人應當怎麼做的原因。他首先就告誡人要管住自己的嘴,並非只是誡命,而是要懂得如何作。

他首先說: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這不是一個神所給的誡命,也沒有給出什麼該做的道裡;如果人所的話你都不能放在心上,那你豈不是忽略他人嘛、那豈不是不太好?那為什麼傳道者要教人這樣做呢?他這樣做的原因乃是智慧。

人是有情緒的生物,我們所說的話、只要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出來了、也就是太容易了,所以許多我們所說的話並不真的代表我們的真心,只是反應了我們當下的情緒。比如說我們看到某些作了壞事的人,我們可能會說:這人真是該死、如果他落在我手裡,我一定怎樣怎樣. . .

假如說這個惡人真的被官府抓到了,也有法官真的判了他的死刑;然後假設你的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被轉達到官府長官的耳中,於是你就被官府給請去了,他們將刀子、或是槍、或者是電椅的開關交到你的手中並且告訴你說:就請你照你的話去做吧。那你會怎麼做呢?

我猜這個時候當你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的眼前被縛,你大概會同情心大發,反而會請求官府: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再給他一個機會吧,是不是?所以我們如果認識我們自己,就會知道我們連自己說話都算不得數,我們太容易立誓或是咒詛,但那有的時候並不代表我們的真心。

我們自己如此,那假設有一天,你聽到你的僕人、或是你的下屬,因為你對待管裡他們的方式不能盡合他們的心願,他們可能也會咒詛於你;那麼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要有智慧,想想你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想想人其實都沒有不犯錯的;這樣的話、那你要因為這個僕人的話語就懲罰他、或者是破壞你們之間的關係嗎?

我們不該因為人的話就審判人,就連神都要按照個人的行為來審判各人、而不是按我們所說的話。如果我們因為人所說的話就入人於罪,那這就是不合神的義了。我們要避免這種的不義,就不是依靠守誡命,因為要我們聽到人咒詛自己而不發怒、那確實很難;但是我們若是因為有智慧,就能不以人們無心的話語而生氣,那就容易多了,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萬事之理誰能測透(傳7:24) 

傳道書七章:23 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 24 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 25 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

傳道人也是智慧的王,他在世間的時候除了神的眷顧之外,最能夠稱道的就是他有智慧,還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神所賜的智慧。我想在他的一生當中、智慧是長與他相伴,在處理各項事務時,智慧也是他所最能夠依靠、也最好使用的工具。

那麼當我們不能明白人生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從何處尋找答案呢?對於智慧王來說,當然是運用他的智慧,那我們呢?我們可能也用智慧來尋找答案,但是若是找不到答案,我們大概就直接的放棄,並說這個世上許多的問題是本來就是沒有答案的。

但是對於智慧王來說,他想:怎麼會沒有答案?如果現在沒有答案,那是否是我有智慧不夠,於是他就更加的努力,看看運用更多的智慧能不能給他找到答案;但是我想即使是如此,智慧王在許多的事上還是遭到挫折;他想要當一個名符其實的智者,但是他卻發現他離真正的智者還差得很遠。

他說: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這就告訴了我們,智慧王即使是窮盡的努力,他還是不能參透萬事之理。那會不會是這裡面本來就沒有可參透之理、也就是說那就是不講理的;或者是雖然是有理的,但是本來就不是人所能參透的,就如傳道人所說:誰能測透呢?

但是萬事萬物豈是沒有理的嗎?當然不是,萬事都是由萬物運行而產生的,而萬物是被神所造的,並且萬事萬物運行生生不息,這才能被我們所觀察到,這裡面當然是有其道理的、是按著其理在運行的;如果沒有理、就會任意變化而不受控制。

而這個萬事萬物之理,人雖然不能參透,但是那創造萬物之主,既然是祂能夠創造萬物,那當然就是祂為萬物給定下了道理,並且也在萬有之外托住萬有,按照這理來運行;這裡面必然有最深的道理,只是我們生為被造的人,雖然有一些智慧,即使智慧王的智慧要高過我們眾人,但是還是不能參透神的道理。

那麼我們不能知道萬事的道理就算了吧?也不必再追究了啊;大多數的人確實可能是持這種態度的;但是在我們眾人之中的少數人,他們看出了既然是神造的萬物,又給萬物訂了道理,那就是說其中是有道理的,既然有道理,那就是值得探索,雖然這道理又深又遠,但是還是值得查考看看。

因此智慧王就: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而他也並不孤獨,在眾多的我們當中、也有少數的科學家、醫生、思想家、各樣的學者,他們也仍然不放棄,在各樣不同的事物上面努力,想要查考期中的奧秘,而世上的各樣道理,也就真的一點一點的就剝繭而出,慢慢的被打開。

這也就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在千百年來是有進步的原因,雖然我們真的有了不少進步,如今我們所明白的道理是真的要比我們的祖先多了許多,不只在科學技術,也在思考和作人處世的道理上都有進步;即使如此、但是我們所還不知道的理,還是要比已經知道的理要多的多了。

傳道者在追尋道理的時候也發現: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這是指他發現那些不照神所定的道理而行的人和事、也就是邪惡,實在是很愚昧的,是會自取滅亡的;而邪惡和愚昧在自取滅亡的同時,它們自以為是走在一條可能留存的道路,那就是狂妄;願上帝憐憫我們。

比死還苦的一等婦人(傳7:26) 

傳道書七章:26 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 27 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28  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傳道者在探討智慧之時、他舉出了好幾個例子,其中就包括了千古以來困擾我們的大問題,那就是人有男女之別,而且這兩者之別的差距不可謂不小;當代就有作者以幽默的口吻說道:男人是來自火星、而女人則是來自金星;以不同的星球來描述兩者的差別之大。

人們近年來雖然否認、又高舉男女平等的大旗 想要掩蓋這種本質上的差別,但是還是無法從根本上忽略這樣的不同。其實男女平等應該是說在機會和責任上平等、並不能否認男與女在本質上還是不同的,也不能就是硬說是男與女是相等的。

在三千年前更是沒有男女平等這種概念,也不忌諱對於性別的評論,傳道人就在這裡直白的寫出男與女的不同,並且直言說在一千個女子之中也找不到一個正直的女人。這句話聽在姐妹們的耳中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很刺耳,但這就是幾千年前的作者所寫下來的文字。

傳道人用一個女子舉了例,說她是害人的,說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這樣的描述聽起來是這個女子用吸引人的辦法,是引人犯罪的,這恐怕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紅顏禍水的概念吧。是的自古以來漂亮的女人能引起的麻煩還少嗎?就在傳道者所寫成書的年代,就有著名的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戰爭是為了爭取號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倫娜而起的。當幾個男人都想要爭取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女時,這種爭奪恐怕就無法避免。當然、我們如果都將戰爭的所有傷害都歸咎於一個弱小的女子身上時,實在也不是很公平。但是當一個女子真的美貌到幾個王都想要爭奪她時,這樣的悲劇就似乎沒有辦法避免。

其實追根究底的原因正如作者所寫的,那些追求她的王其實都是有罪的(還有那些想追求她卻實力不夠而不敢開口的人也是一樣的)有罪的人自然會有著強烈的眼目情慾,因為它們都是出自同一源的,而敬畏神的人因為藉由神所賜的智慧就知道,這種吸引力必定會帶來罪惡的的後果、所以神所喜悅的人必然會躲避這樣的吸引力,也就會躲著這樣的美人。

美人是故意要犯罪的嗎?其實也並不是,然而她的心向著誰,災禍就等著要降在那人的身上,這就是說她的心就是網籮,她的手勾著誰,誰就得陷入災禍。這裡面不一定會有犯罪的意圖在裡面的,比如說美女和人可以是真心相愛、也可能沒有不倫的顧慮在裡面,但是災禍就必然在等著她們。

所以有智慧的人必定要躲避這樣的事情;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經例,有的女人真是美到男人很難不動心,那有智慧的人就要立刻、在心裡的情慾還沒有被勾起來之前就要躲避,避免與這樣的女人接觸,而不是看到了人以後再克制自己的行為。

而神所喜悅的人就一定會能夠躲避掉這樣的接觸的,不一定是因為智慧或是自制力,可能神就讓他們沒有機會碰上這樣的試探,可能美女也就不會青睞於他,那他就躲過這樣的試探和災禍。我相信我們的弟兄姐妹 可能都不會有機會碰上這樣的困擾,也就是說神是愛你們的。

就算是實在躲不過,比如說亞伯拉罕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撒萊,既然是同一個父親,那就躲也躲不掉,在當時還沒有律法禁止這樣的兄妹成親,他們就還結婚了,以至後來還有埃及法老垂涎撒萊的美貌、而差一點惹出禍來;當然神也以另外一種方式來保護亞伯拉罕。

所以說,若是弟兄姐妹們當中就有碰上這樣的困擾的話,那要怎麼辦呢?如果那會勾人的是別人的話、那我們要依靠智慧而行,就躲避這樣的人;那如果說是實在躲不掉 或是自己就是那會勾人的一方的話呢?那麼我們可以扮醜或是保持低調,這我們也有俗話說「謙受益 滿招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神造人原是正直(傳7:27) 

傳道書七章:27 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28  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在這裡的幾句話中,似乎傳道者是在說女子不如男子,他說眾女子當中沒有能找到一個正直的人,這樣的話是不是很惹女人的討厭、不是嗎?這個話說在以往女權不彰的舊社會還沒有引起什麼問題,但是若是在今日的社會中有牧者在講台上講這樣的訊息,那可真的會招致眾怒的。

女子真的不好嗎?女子真的不如男子呢?其實傳道者所說的並不是這個,固然在前面他說了有等女子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鍊,但那也是一種女子的問題;話說回來,男子當中也有一種是喜行姦淫,到處惹禍害人的男子,不是嗎?

所以我們要平心而論,在對待男女的問題上特別要如此。這並不是說傳道者所言就是不公之言,是藐視踐踏女子的言論,我們也要小心的來讀並解釋傳道者所寫下的論點。

首先我們來回答傳道者是否在說女子就是不好;是的、傳道者是說了女子不好,但是他也說了男子也是一樣的不好;你們有看過一千人是有多少人嗎?可能多數的教會甚至還沒有一千男子呢,傳道者說要一千個男子才能找到一個正直人,可見男人一般來說也不是正直的。

是的、傳道者是說女子願意追求正直的要比男子更少,在他知道的範圍內、他並沒有找到一個正直的女子,但是這並不是說女子就是不如男子正直,還有可能是相反的;將普通的男子與女子相較、我們不能說兩者誰比較正直,因為一千個男子當中,也只有一個是追求正直的。

傳道者謙虛的說他也並沒有找到原因為何會有這樣的事,他說他有心尋找卻沒有找到。傳道者所言的是他所觀察到的,是真實與真誠的,並不帶有歧視的眼光,並且他說他可以說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乃是運用他的智慧去嘗試解答其中的原因而不得解,可見他並不認為這是應當的,只是有可能有其歷史背景,時代現狀等等的原因。

傳道者說他沒有找到這原因,他只是說他找到了一個線索,那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來;這是一個等閑的線索嗎?如果只是等閑的線索,其實根本就不值得在這裡一提;我想智者可能是覺得這就是背後的原因了,只是還沒能確切的斷言啊。

要知道神造亞當本來就是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神造人的心意;亞當事實上在開始也是一直遵守神給他的誡命,看管修理園子;神給他造了一個配偶來幫助他,那便是為女人;但是女人和亞當並不相同,女人在古蛇的引誘之下,用巧計來解釋神的命令,蛇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所有園子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那女人就在蛇的引導之下,先吃了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這就是人由正直轉變為彎曲的開始,並且亞當在其後也一樣犯了罪,並且從此以後這些不正直和所有的巧慧,就經過後代的繁衍遺傳給所有的人類後代。但是由于某些我們並不明白的原因,似乎女子在繼承夏娃開始的這些巧計上、是要高過男子的。

在後世的保羅也在提摩太前書二章中提醒女子該要沉靜的學道,且要順服,保羅也不許女人講

道,也不許他轄管男子,只要沉靜。而原因呢?保羅說:因為先造的是亞當, 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

連保羅在講到他當世的男與女的關係,也是朔源到始祖亞當和夏娃,這說明保羅也相信這其間是有關聯的,不但是在亞當夏娃那一代,也在保羅的當代;我相信就是如今的世代也是適用的,雖然我也不明白其間的奧秘,然則智慧王也是如此,這也說明了智慧也是有邊際能力的,願上帝開啟我們能夠更加明白祂的啟示。

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傳8:1) 

傳道書八章: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 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 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傳道人也是智慧王,他講了智慧的好處,智慧的能力與界限,例如智慧能為我們做什麼、不能為我們做什麼。現在他要講智慧也可以改變一個有智慧的人,也就是那個擁有智慧的主人。這是怎麼回事呢?傳道人並沒有說,他只是說了表現出來的現象。

基本上他只是在說:智慧可以幫助人找到事情的解釋,後面就開始在講智慧甚至會使人的相貌改變。可以使人的臉上發光、可以將人的暴戾之氣挪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自己也是身有所感,可以證明這句經文確實是真的。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比如說一個人在進行某件事,比如說他是在一個商場中正在油漆一面牆,但是他在這個過程中就一直遭到打擾,一直有人會經過並且問他問題;就這樣、他每一次油漆的工作被打斷,他就越感覺到不耐煩,漸漸的,他的臉上就出現怒容,對每一個來問問題的人都惡聲惡氣的回答。

有另外一個人是較之前例子裡面那個人是相對有智慧的,他也在商場裡油漆、也是被人打斷;但是在第二個打斷他工作的人之後,他就停下他的工作,先為他的工作區域掛上一個帷幕,上面用油漆寫上幾個字,自此以後他就在他的工作區域裡面,戴上耳機聽音樂並且順利地工作;原來他寫著:施工中多有不便,請見諒,詢問台往前一百米。

這其實還不算是智慧,只是某些小聰明而已,但光是這樣就已經讓人的行事順利並且心情改善;就這樣,按著我們有話說的「相由心生」,一點小聰明都可以讓人臉上發出一些光來;只是有的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小聰明可以讓人陷入大麻煩,但是真正的智慧則不會如此。

智慧人可以看透萬事,可以預知前方的某些災難和麻煩;雖然不能說真的是全知全能,但是已經要比一般人好得多了;人若是缺乏智慧,就會以直覺行事;人或事物若犯你,你便生氣,對方若是力不如你,你就回擊,對方若是遠超過你,你就害怕而逃避。

然而智慧人遇到事情卻不是這樣的,出現了我們以外的另一方勢力,那也不一定就只可能是敵人或是競爭對手。我們有可能可以合作,也有可能可以因勢利導,有可能可以各取所需,當然也可以找出方法來去駕馭對方,這就是當我們的老祖宗遇見了馬或者是狼,不一定是只有對抗的關係而已。

智慧不僅可以幫助人行事順利、並且在於那些形式比人強、知其不可為的事情上面,智慧人也能夠為我們管理預期,失敗了也不難過、成功了也有意外之喜。此外像是天災之類的事若是臨在我們身上,也有可能也臨到別人身上,可能這其中還帶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可以成就平常時不能夠成就的大事。

這就是智慧,作用在人的身上能夠使人通達,使人明白;這樣的人臉上會有光,是那種胸有成竹,能夠將人放在明瞭、體諒、不驚不懼的更高層面上面,這樣的人與周圍的狀況會有和平,不會為那些不好的事就激發出脾氣出來,自然臉上也看不到所謂的暴戾之氣。

智慧人不與天作對,也就是不與神作對;我們可以順應天意(神旨意),體察神的心意;所以就連是出於神意的統治者,也就是地上的王或是政府,智慧人也知道要如何的與之相處,這就是我們在下一篇中我們要討論的,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遵守王的命令(傳8:2) 

傳道書八章: 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 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 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

在突然誇獎了一句智慧人之後,說智慧人知道要如何能夠趨吉避凶、能夠臉上發光;現在傳道人就要以智慧人的身份來開始教訓人,首先智者就說到:你要遵守王的命令,不要離開王,不要質疑王的話,要能夠辨明時候和定理,這不是常識嗎?

是的,在如今是常識了,但是在起初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就算在如今是常識了,然而你們知道背後所藏的意義嗎?那恐怕並不一定吧。智慧王會這樣講是有其深厚的理由的,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他的理由,不要以老生常談視之。

在最早的時候,王不過是武裝勢力集體的領導人,他們由自己的家族團伙開始、以其武力為四周圍的人民提供保護服務、收取「保護費」,這就是最早的王;換到如今的話說就是土匪頭子,他們會劃定勢力範圍,算是他們的領地,這就是起初的王。

而在那四周的民族,如果自己家族的夠強大、武力也夠強、那是可以完全不甩那裡的王的;像是亞伯拉罕就曾與剛剛爭戰得勝過後的四王再爭戰,將他被擄的姪子羅得給爭奪回來;而亞伯拉罕並不是王、他就只是一個族長而已;若不是因為羅得被擄、亞伯拉罕平常與那些王的相處是和平和遵重的。

漸漸的,各地的王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專心發展他們的勢力、與那些平日務農放羊,得閒時偶爾訓練的家族武裝就分別出來了;再說、王與王之間也是有競爭和淘汰的,王的勢力也有適者(強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競爭,因此後來的王就越來越強。

這就是保羅在羅馬書十三章當中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祂;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這背後的原因就是:一個王的勢力能夠混到可以掌權,保有他的權柄,你可以說那是他的運氣好,而我們則說那是神的命定與准許;總之若是神不允許,那就沒有人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當王。

沒有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擊敗形勢和其它所有的人而當上王的;世人說:沒有人可以逆天而行;我們說:沒有人可以違逆神的旨意。那麼既然王能夠在經歷過一切之後還能夠勝出而成為你我的王,那麼當王對你有統治權的時候,那麼你就該順服你的王。

可能多數人是因為出生在王的統治範圍內就成了王的子民,但是人民也有選擇王,用腳投票的自由;許多的王會要求他的子民對他宣誓效忠,王就對其提供保護,並且也對其有收稅和差役的權利。你們不要說我們並沒有宣誓效忠啊,其實宣誓效忠是必要的,因為王不會允許對其不忠的人民存活在他的領土上的、例如私通外國或是陰謀造反的,所以人民對於王應當是效忠的。

既然效忠,那就是有某些義務的,通常這世間所公認的義務就包括了有納稅、服役、並且要尊重你的王;當然也有不同的要求的,有的獨裁者會要求得更多,例如今日的北韓,就走在另一個極端;那麼國中的人民是否還是順服與效忠,就存在種種的不確定性了。

當人民不願意順服與效忠王時,那麼這些人與王權就走在一個衝突的道路上了。這很可能就要招來災禍了,因為王權已經證明在過去是常常勝出的;所以智者勸人應該要順服並且要尊重王權,就是基於以上的原因;然而若是當王的命令和要求已經不盡情理時,那我們也是要無條件的遵守嗎?

在這裡智者寫下一句留有伏筆的話,他說: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對於王的命令要遵守,這並不是一件絕對的事情而只是應當的;而這個應當是建立在一個理由之上的。而這個理由也要看時候(天時)和是否合於理(天理),也有可能,我們會看到另一個王權的興起來替換也不一定,願神帶領我們並與我們同在。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傳8:8) 

傳道書八章: 7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9 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無人能知道將來的事,就算是用智慧考察時候和定理也不行。是的,看清楚了時候和定理能夠讓我們對於前面要發生的事會有多一些了解,有的時候看似可以預測未來,然而那只是預估和預測,人並不能真正的知道將來的事要如何;人想要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特別是關於生死的事,卻是不能。

生死是一件自然發生的事嗎?是基於某些隨機發生的條件 就決定了人的生死嗎?像是人的裡面突然有些器官就隨機的決定了要開始衰竭或是異變,於是人就走上死路了,是不是這樣的呢?這就是我們一般的認為,但是智慧王和傳道者卻告訴我們完全不同的觀念。

傳道者說:生死是在乎於權柄,不是隨機發生的!是有一個權柄可以主管生命的,只是沒有人可以掌握那權柄;並且為了這權柄的歸屬還有爭戰發生。這我們怎麼不知道呢?這爭戰是誰與誰在爭戰呢?在這裡透露了一個訊息: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第一個邪惡是一個主詞、是一個人稱,而第二個邪惡是形容詞,指的是邪惡的事;我們可以簡單的將這句話解釋成就連撒旦也不能救那些隨從牠的人。原來撒旦的追隨者也是想要藉由撒旦的能力來求得不死,但是這種事也就從來都沒有成功過。

那麼爭戰至少要有兩方,也可能有更多的方面牽連,我們已經知道爭戰其中的一方是邪惡,那麼另外的一方是不是善良呢?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善良就是神、是終極的美善;而我們人以及這世間的萬物,就是牽連在這爭戰當中第三方。

沒有人能免於這場爭戰,神所造的人本來是可以永生的,亞當本來是不必見死的,但是人因為受了邪惡的引誘,就犯了罪,因此就必須付上這個罪的工價,而這個工價就是死,所以人人都有一死,這也就是這場爭戰的開始,美善與邪惡爭戰,而我們是付代價的那一方。

這場爭戰將會要怎樣的終結,並不在本篇的討論之列,傳道者用智慧所要試著明白和瞭解的,是我們人在其中的處境;我們的以上 有不止一個權柄,美善的神是管轄我們的,然而邪惡的撒旦也可以管轄我們,死亡是我們必然要付的代價,那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呢?

我們當然是想要將生命留住的,但是人並沒有權力將生命留住,就算是王也不行;王似乎有能力剝奪人的生命,但那其實也不是他所想要的;他最想要的想必是將自己的生命留住,但是就算是王那他也是做不到的。人要害人是很簡單的,但是想要救人確實很難。

傳道者在這裡也沒有給我們答案,他只說了邪惡不會是我們當有的答案,下面他還會花更多的篇幅來與我們講解這些事,他用心用力考察這些事,也就是察考日光底下一切的事,他似乎在一邊思考並在同時在向我們申訴這些事情。真的是如此嗎?

讀完傳道書之後我相信傳道者是已經是有他自己的答案的,他這樣將他的思路展現出來 而並不是直接告訴我們答案,是要我們在讀了他思路的經歷後,自己也將這思考的過程也走一遍、這樣才能夠更加同意這些答案,作為我們共通的答案。

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傳8:15) 

傳道書八章:15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16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17 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傳道者才剛剛討論了敬畏神的人和行惡者在世上所獲得的對待,他說行惡者也有可能終其一生沒有被審判,但是他相信敬畏神的人終究必得福樂,但是惡人卻不得福樂。這是傳道者在查考以往世上人的結局,所作出來的結論。

但是觀察過去在別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是否就能夠知道在自己身上會發生什麼呢?其實還是不行,我們也說過、就連智慧都不能知道將來要發生什麼事。他說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就是說無人能知,並且說無人有權利掌管生命、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

如果是這樣子,那麼智慧對他的啟發又是什麼呢?我想下面這句話可能是他的結論:「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換句話說就是有福可享就要享,這是你勞碌所當得的份。

這已經不是傳道者第一次講這句話了,在第二章中就已經講過「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如今在討論了行善者的一生能夠怎樣、行惡者是否能能夠活到壽終正寢之後,又將這句話拿出來討論,是要人看到「神賜他一生的年日」

是的、不論是行善的人或是行惡的人,他一生的年日都是神所賜的,雖然我們會希望作惡的人能夠早點離開這個世界,像是烏克蘭人都希望俄國總統普丁能夠早點下地獄,神也確實有可能會如此安排,但也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安排,是我們所不能明瞭的。

就好像17節所說的,智慧者窮盡一生想要能夠查明神在日光之下的作為,但是他無論費了多少力,他都查不出來。我們為什麼要追求智慧?自古以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想要知道福禍,所以上古的人就有巫師和占卜,就有人寫下易經、晦澀難懂,這都是人在試圖探討天理。

但是人真的能夠探查天理嗎?這就好像是個小孩子在觀看兩個圍棋高手對弈,他可以看得出兩人是一方持一個顏色的棋子,然後一個人下一子,,再來就輪到另外一個人下;他可以看出這種規律;但是兩人究竟在謀劃什麼,什麼時候或是為什麼 可以將對方的棋子拿出棋盤,他是一點也看不出來。

智者看不出神對人世間有什麼樣的安排,但是他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死,既然如此,那我們在地上還活著的年歲就應該要好好的過。人如若是節省著,對自己苛刻到不肯吃也不肯用、那也不能讓自己在地上的日子延長一點;人若是吃喝快樂,那我們的年歲也不見得減少。

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就在這個神給我們的計劃中快樂,我們勞碌賺取吃喝,就這樣的吃喝快樂;不必因為我們必定有死而憂慮,也無需為我們有查考不出來的事而煩愁。是的,有義人在世上年紀不大就離開這世界,也有人行惡卻又長壽,說句難聽的話,這又關你什麼事?

傳道書的作者並非是要我們只管眼前的享受和快樂、而不顧將來的事;在這裡特別寫下:人要從勞碌之中享受所得的,可見作者也不要我們啃老坐吃山空;其實傳道書還有其它的地方要我們積極的過我們的人生,我們要到了那裡再給大家解經。

時候和定理(傳8:6) 

傳道書八章: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6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7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我們在前篇當中說過,智慧會勸人要遵守王的命令,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不遵守王的命令和王硬槓的人,多數不會有好下場;同時我們也預告了智慧人是要能夠辨明時候和事物的定理。要遵守王的命令有時,可以規避許多禍患,但是有沒有不同的時機呢?也是會有的。

我們有古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是唐代的名臣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在思念之餘對群臣公開表示他對魏徵的懷念,並且表示自己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鏡子。雖然魏徵是那面可以失去的鏡子,但是歷史可不是。

我們常常會發現:歷史總是那麼驚人的相似,傳道書的作者也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對於我們今日所處在的環境中,有的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新局面,還有人說這是一個百年不遇的變局;但是等到事情明朗後,後世看我們還是看到歷史的重複,而百年不遇的這句話,基本上就告訴我們:這在百年之前可能就有相似的情況曾發生過。

儘管這個時代和那個時代是會有一些不同之處,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相同之處,那就是在每一個時代、都是由人所組成的;而人從始祖亞當開始,就有相當的智力、相同的慾望、和相同的軟弱,既然組成時代的人都是相同的,那就無怪乎各個時代總是那麼驚人的相似。

如果去除掉時代所表現的各種花花草草、有智慧的人還是可以找出時代發展的定理來著。又有句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如果我們能夠看穿那些表面的各種不同的事件的現象,用我們的智慧,我們是可以找到各樣事務成就都有其時候和定理。

這是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呢?能夠看到別人所不能夠看到的,能夠明白事務的通理;但是我告訴你們,這不是一件好事,往往是令人哀傷的事。少數的人能夠明白時候和定理便可以趨吉避凶,但是同樣的、這理也是註定多數的人是必定是要承受苦難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成為時代的韭菜、是要被割的。

就是韭菜與韭菜之間還要苦苦相逼和內鬥,人世間是注定要充滿苦難的,只有少數人能夠在他人的苦難之中得享利益和好處,這是必然的而且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傳道者在講完了「各樣事務的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之後,接下來要說「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因為智慧者雖然可以從世上的苦難當中自救,但是他也不免必須要承受相當多的苦難。他知道人和人會互相攻擊,眾人也會攻擊他,不因為他明白了事理就可以完全避免;然而最難過的恐怕還是,那些會攻擊他人也被人攻擊的人、也是會受痛苦的;他看到那麼多苦難卻又不能挽救,因此眾人的苦難還是會留在他的心上;所以看透但是又無力挽救的結果,那就只能會是悲天憫人、不是嗎?

智慧人能夠看透各樣事務成就 都有時候和定理,那麼智者是不是就可以預知未來的事呢?可惜並不是的,我們知道事物的道理,知道某些事情必要發生,但是往往我們並不會知道這些必然會發生之事是要何時發生或是怎麼樣發生,這些卻沒有人可以知道,就算是智慧人也不可能。

比如說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必定要死,只是我們不知道何時我們會死,或者是我們會怎麼死,這些都沒有人知道。智慧人也一樣不知道。傳道人在這裡寫下另外一句話就是「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位有權力掌管生命的,那他是不是就能夠知道將來的事呢?

敬畏神的人與惡人(傳8:10) 

傳道書八章:10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11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13 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14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前面我們說到 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就是邪惡 也不能幫助那好行邪惡的人;但是我們也說了,傳道者並沒有說良善的(神)一定會幫助行良善的人。就我們自己所觀察到的,行良善的人一定會比行邪惡的人的下場好嗎?那可真是不一定的,我們知道行邪惡的人是逃不過死亡的,但是好似我們也沒看到哪個行善的人就可以不死。

行善人的結局一定比行惡的人好嗎?我多麼的希望真的是這樣的,但是無奈,有些行惡的人倒是得以善終,死時有人收殮、得以埋葬,但是也有行事正直的人不得留在廟堂,被逐趕出聖殿而被流放鄉間,過一個無人重視的餘生、也無人記念,傳道者說這也是虛空。

我想傳道者還沒有舉出最極端的例子,有沒有作惡者可以上瞞國君、下欺眾民,就這樣一生享盡富貴榮華的呢?甚至到臨終也還得享平安;那按照神所頒示的律法、這人是有罪的;他雖然能夠對上瞞著國君,但是神是審查所有人心的、按照神的啟示:那祂也應該會賞善罰惡,那他怎麼又會讓惡人有善終呢?

各位弟兄姐妹們,你們是不是像傳道者所說的那樣 思索也不得其解,更糟糕的是:如果神都不賞善罰惡了,那麼惡人還會害怕作惡嗎?就比如說如果一個國家或是王朝有刑法和法院,但是罪惡者被抓被判刑,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受刑要暫緩;或許是沒有足夠的監獄,或許是沒有人願意執行殘忍的刑罰;

這樣子的話,那麼這些刑罰就如同沒有一般,就不足以起到嚇阻作用;因此惡人不再害怕,就肆無忌憚的作惡了。這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國家在實質上已經取消了死刑,那麼作惡者在私下談論的時候都說「怕什麼!殺個把人 最多就是坐十幾二十年牢」這就是明證。

如果人間都不該如此,那麼神所掌管的世界又為何是如此呢?這裡的經文說「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也說「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是不是真是這樣呢?我們還聽說了有敬畏神的人卻遭到不測,早早就死亡了,那為什麼會有這些事呢?

其實在我年輕的時候在台灣,就聽說過一件孝子車禍的故事,台灣是從那一個事件以後,酒駕的問題才開始被社會大眾所重視的,當年有一個孝子,因為家裡很窮,一邊打工一邊上大學;就在他畢業前夕就被一個酒駕的人給撞死了,這件事就登上了社會版的頭條。

當時很多人就說「蒼天無眼」「人間悲劇」等等,難道這真的是說神在地上並沒有掌權,讓這樣不幸的事發生在人間嗎?其實不然,台灣有一個孝子發生了車禍 結果就上了報紙的頭條,但是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打架、飆車、作惡的少年出意外或是死亡或是入獄,那現在報紙都不會報導了。

往往人的眼目對這種不應該出現的事情有一種放大效應,孝子勤工儉學奉養雙親,似乎不應該有這種不好的下場,現在真的發生了,我們就把它放大了。雖然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但是整個社會開始重視酒駕的問題, 孝子的家裡也獲得很多捐款,但是、我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有這種看似例外的事發生我並不會問為什麼,或許有隱而未現的隱情,或許神另外有其它的安排、我們並不知道,總之我相信敬畏信靠神的人不論是在地上或是在天上終久必有福樂,而惡人就算是僥倖得以存活到地上生命的終結,他一定是不得美好的福樂的,不論是在地上或是在審判時都一樣。

人的作為都在神手中(傳8:17) 

傳道書八章:16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17 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傳道書九章:1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智慧王不以已有的智慧為滿足,他仍然繼續的求智慧,這也是世上所有的有識之士 也都會如此做的。只有愚鈍的人會自以為聰明,那些自大的人之所以認為自己無所不知,那實在是因為自己實在是無知、以為萬事就是這樣;真正有智慧的人一但開始認識這世界上的知識和智慧,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因而更加謙卑。

莽夫愚婦在能夠賺取生活之後 就滿足於自己的知識、就便不再追求,而所有的科學家和學問家,他們即使是在自己所在的那一行之中 已經闖出一點名頭的,光是這樣可能都要花上十幾二十年;然而在此後他們幾乎是無一例外的,在餘下的日子裡面都是在竭力的追求。

智慧王也是如此,這個世上的事太多 太大 太複雜了,我說他乃是專心求智慧的,要查看世上所有的事物,甚至是到了 晝夜都不睡覺,不合眼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會發現這個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物可以學習的,就算是終其一生的追求,都窮盡不完;於是他就著急,想要盡量盡快的去追求,連時間都不夠用了,恨不得都不睡覺了。

然而這些追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嗎?我不否認有些人可能確實是如此,但是智慧王之所以要這樣的查看太陽底下的萬事萬物,那是因為他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神所造的,並且神也在萬事萬物之內運行,他查看萬事萬物之理是為了更多的認識神。

神在造了萬物之後並非是讓萬物是一成不變的,神可以造出完全是石頭或是氣體、不能出現任何生命的世界;但是神卻造出我們這個有各種各樣生命、能夠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世界,並且在萬物之後又造了我們,還視我們如寶貴。

神所造的萬物既多且複雜,且不是萬物都彼此相等,而是萬物都有其位置和作用、還有不同的作用彼此 互相影響。神所愛的,祂就讓它們豐盛繁茂;而萬物中若是有生長的超過神所定的旨意,那麼神就恨惡,讓它們衰敗甚至是消亡。

智慧者試圖考察這一切、但卻是不能完全的考察;他用了好幾句話來承認這個事實,在好幾處都是這樣講的;智慧人雖然是用盡了智慧,還繼續要尋求更多的智慧,但是還是不能參透的其中的各種奧秘。這不是智慧人不想咎其竟境,他努力了,但是他仍是查不出來;從傳道書後面的所顯露的敘述告訴我們,這有些恐怕是神故意不讓人參透的。

雖然說是查不出來,但是也並不是說就是一無所知,在傳道書中還是告訴我們些許訊息,讓我們能夠窺探出些許神的作為來。於是我們就來到第九章了,在第九章的一開始,還是繼續前面的話題,他說他查考了,他將這一切的事都放在心中,他詳細的考究,但是仍查考不出來。

傳道者首先要告訴我們的,便是世上會有義人和智慧人,也會有惡人和愚昧人。在這些人們的心中會有些公定的認識,當然在人之上還有神,這是有些人會知道但有些人並不明白也不認識是有神的,但是傳道人還是告訴我們: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

這裡只提到義人和智慧人,但是沒有講到惡人和愚昧人的行為,那他們的行為呢,是否也是在神的手中呢?這裡面自然有他們自己的意思、自己的作惡,但是他們的行為還是逃不出神的掌握,只是我們不能說他們的作為就是在神的手中,神只是把線放得長了些,但是終究任何人都逃不出神的監管。

Scroll to Top